高速扫描仪,书籍扫描仪-方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联系电话:400-616-0007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古籍扫描仪-古籍数字化的使命与前景

古籍扫描仪-古籍数字化的使命与前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史研究领域逐渐摆脱了政治的限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甲骨文的发现给学术研究带来的冲击,导致一个新学科的诞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个文理结合的学科——电子文献学。因应于此,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应运而生。电子文献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各界领导及学术界大力支持,也在古籍数字化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古籍数字化,简言之,就是利用
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将古代文献进行扫描整理并以电子数据的方式提供使用。数字化的古籍再配合一定的检索软件,使古籍的阅读、翻检都大为便利,扩展了囿于时间、精力的个人有限的阅读能力,正如古人梦想的神笔,顷刻间可以将万卷诗书尽控于掌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古籍数字化大约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仅限于电子文本阅读,也因为计算机的普及程度低,参与的此项工作的范围极其有限。目前,各类学术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乃至个人都纷纷加入到古籍数字化的队伍中来,致使这一新兴领域在短短十年中,迅速发展,目前大约有40亿字的古籍被数字化,出现了《四库全书》、《国学宝典》等大型数据库,国家也倡导了大型的古籍数字化工程。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展,在线的网络古籍电子资源也如雨后春笋,让人极大地感受到信息时代的便利。
通过古籍数字化,建设大型古籍数据库,提供贴近现代学术的典籍资源,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动力。将古籍原典、历朝历代整理成果数字化,形成一个庞大精深的立体知识体系,使数据库建设成为连续性的、开放式的,与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息息相关的一项工作,可以实现海量信息查询、字词频分析,用字量统计等古人难以实现的功能,为学术研究拓展一片新领域。
在古籍数字化欣欣向荣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古籍数字化缺乏一定的引导,在数据质量、数据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个别数字化资源随意节选,以讹传讹,产生了对读者的误导,也给研究人员使用带来了阻碍,加之部分数字化不注意对传统文化的选择,为了迎合读者,选取古籍中的糟粕,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亟需规范化引导。为此,我们将建设“电子定本工程”,以期古籍数字化的健康发展。
为了总结、交流古籍数字化的经验,探讨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展望古籍数字化的前景,我们邀请各地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共同开拓古籍数字化的辉煌未来。
下面,我谨就古籍数字化的使命与前景发表一下简单意见,就教于各位方家。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说过,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绵延至今的文化。伏尔泰也说过:“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这样的民族精神,使我们的民族与国家,在任何历史时刻,威武不屈,绵延生长,薪火相传。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民族,也创造了同样辉煌灿烂的文明,但是,都没有流传下来,只成为了历史的遗迹。其重要原因,就是文明载体缺乏连续性,无法流传。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成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孕育出伟大的民族精神。我国宏富浩繁的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据专家估计,中国存世古籍总计在10万种以上,如果计入碑刻、家谱等,约有15万种左右。这些存世古籍,负载着厚重的中华文明,凝聚着民族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庞大的精神遗产。发扬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时代赋予当代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以说,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古籍数字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在社会分工日益明晰的今天,也顺应了人的全方面发展的需求,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大而言之,就是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小而言之,为学术提供研究利器,满足新时代的阅读古籍的多方面、多层次需求。
一、古籍数字化是延续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生存下去的理由和灵魂,对传统的扬弃,决定着这个民族文化精神的统一性、传承性和创新性。而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的前提是首先要了解传统文化,入乎其内,方可出乎其外。通过数字化工程,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整理的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再学习。
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遗留下来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资料,虽然历代都曾做了很多抢救整理工作,但经过主观人为的编纂删修,以及因承载介质或时代、自然等因素造成的减损、流失,许多古籍消失了,而且无法再生。封藏于高阁之中的古籍文献资料在呼唤人们重新发现和认识它们的价值。古籍数字化,是当代技术的进步为古籍整理工作提供的一个新途径,通过复制转存,可以相对真实、永久地保存古籍原貌,其内容理论上可以无限期保存。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古籍进行整理和挖掘,发现其中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益的部分,为世界人民的和谐共生服务。
二、古籍数字化为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使数字信息成为*重要的文化资源。2004年底,全球*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决定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等五家图书馆合作,开创世界上*大的数字化网上图书馆。互联网上的数字图书馆,将使人类的精神文化宝库跨越时空,在全人类面前实现资源共享。显然,英美的联合已经占了互联网上话语权之先机,在一个人们极力等待着全球化到来的时代,技术的难关已经不再是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如何在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保存民族文化的独立品格,维护世界文化多元性的存在,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作为东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在这一方面,也应该有自己响亮的声音。将汗牛充栋的中华文化典籍数字化,搬上互联网,首先,让古老的中国文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再现辉煌,让全世界人们感受到东方文化恒久弥新的魅力,也可以使全球范围的炎黄子孙能够方便、快捷地学习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只有与技术的进步保持同步,才能世代相传。时至今日,华丽的缣帛、朴拙的青铜器都已经成了历史的遗物,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也有一代的文化载体。数字化时代要求传统文化也应该进入数字化的行列。当今社会,只有数字化产品才能迅速、准确地进行传递和交流,才能够为互联网信息平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使传统文化在信息传播的深度、广度、速度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古籍数字化为学术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中国传统学术在西方学术冲击下,发生了巨大转折。目前,言学者必论西方,学术话语与研究理路都来自西学界。一味的排外是愚昧,一味的尊崇他人也是愚昧。在西方文化大量渗透的形势下,什么才是我们的中流砥柱?决不是来自西方的学术。我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不能以变成西方为目标,而应该以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为主旨,只有这样,中国学术才能发展下去。只有拓展眼光,开阔胸怀,既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又积极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才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如鲁迅所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通过数字化工程,为全球华人,为学术界提供良工利器,提供贴近现代学术的典籍资源,与学术界互动,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接触,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对本族文化的自信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弥合文化的断层,增强民族凝聚力,使中国传统文化获得健康的发展,推进社会的稳定和谐进步。

企业简介  |   荣誉资质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地址:天津武清开发区新兴路1号北欧绿色产业园6号厂房2层 邮编:100101 热线咨询:010-84980609 总机:010-84980609
方圆智能科技   京ICP备11024537号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