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论衡·量知》记载:“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断木为契,木片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这是竹简、木牍制作过程的粗略描述,即选好竹子后,视书籍用简长短,将竹子一段段锯成竹筒,再用刀斧将竹筒劈开,成为竹简。同理,在选好、伐倒树木后,视书籍所用简、牍的长短,先横向锯成一段一段的圆木,再纵向劈削成厚薄一致的木板,然后根据不同需要将木板裁成方版或板条。方版用于写短文,板条制成当木简。《礼记》载“百名以下书于方,百名以上书于策”,即指不足百字的短文用方木版写;百字以土的长文,方版写不下,则要写在编连成册的竹、木简上。但竹木经过简单加工后,还不能直接用于制作书籍。湿木必须背干,否则不但容易生虫朽蠢,还会干燥变形;新竹带有青皮,不易吃墨,且含有水分,也易生虫朽蠢,必须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才能用来书写文字。西汉末年,刘向作《别录》说:“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于之……以火炙简,令汗去其青,易书复不蠢,谓之杀青,亦曰汗简。”经过加工的竹、木,再作为书籍的制作材料,历经2000余年仍可完好如初。建国前后出土的大批竹木简,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缣帛作为书籍的制作材料也需加工。一般用于制作书籍的缣帛,要在上面画出或事先织出边栏和界格。黑色的称“乌丝栏”,红色的称“朱丝栏”。这种加工是对竹木简册书籍的模仿。帛书的上下两道边栏,显然是竹木简册上下两道编绳的模拟;而行字之间的界线行格,则是条条竹木简形象的再现。《后汉书·襄楷传》记载,汉顺帝时琅邪宫崇曾呈献一部道家作品《太平清领书》,凡一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即在洁白的缣帛上写着乌黑的文字,文字间画着朱红界行,卷首接青色绫子,绫子上用朱笔注明划分段落的小标题。这就属于极其精细的加工了,可见中国古代帛书的卷面制作已相当精美。
北京方圆慧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圆慧图”)是中国*具规模的集档案数字化设备销售、档案管理系统研发、业务咨询服务、数字化加工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总部位于北京。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档案图书数字化和文档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帮助用户获得成功,是中国领先的档案图书数字化方案提供商。
方圆慧图是档案图书数字化领域**的扫描设备提供商。是多款高端扫描设备的中国地区总代理。公司主要经营的数字化扫描设备有全自动书刊扫描仪、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零边距档案专用扫描仪、报纸数字用化专扫描仪、缩微胶片扫描仪、工业探伤胶片扫描仪、医疗胶片扫描仪、高速文件扫描仪等。可以为您提供**的数字化扫描设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