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数字化标准规定如下:
1、扫描色彩模式
一般均采用24位彩色模式进行扫描。
2、扫描分辨率
扫描分辨率参数大小的选择,原则上以扫描后的图像清晰、完整、不影响图像的利用效果为准。
采用档案典藏级别古籍进行扫描时,其彩色位深为24位,分辨率视原件大小而采取400-600dpi不等的标准。
------基于以上要求准备采用300dpi分辨率进行档案数字化。
对于古籍的再利用问题,*好是一次数字化后能够将古籍完好的保存起来,为了达到保护珍贵古籍的目的,能一次数字化解决全部的问题,就不建议进行多次数字化。
而根据保存数据、中间数据、发布数据等应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分辨率
3、影像存储格式
根据古籍保护所通用的数字化标准,档案典藏级(A)一般采用TIFF(LZW)格式存储。古籍加工复制(P)一般采用JP2000格式进行压缩存储,这两种格式的主要区别就是TIFF(LZW)是完全不压缩,JP2000是无损压缩。存储时的压缩率的选择,应以保证扫描的图像清晰可读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存储容量为准则。
提供网络查询的扫描图像,也可存储为CEB、PDF或其他格式。
一、 数字化流程
1、 古籍领出登记
将珍贵古籍从馆里领出进行数字化扫描,做到每一本领出
古籍都要严格登记,避免遗漏。登记时确认每本古籍的总页数,与管理人员进行交接
2、 古籍整理
将领出古籍进行平整处理,确保古籍无粘连、折边、部分缺失等
情况,确认处理好后开始利用书刊扫描仪进行数字化扫描。
3、 古籍扫描
进行扫描时,根据每本古籍的不同情况做相应的处理。如古籍情
况较好,则可以采用玻璃压稿台对古籍进行压平扫描;如古籍纸张较薄,则需用空白A4纸张进行插垫,确保获得的影像不会有背透而影响观赏效果;如古籍本身情况不理想,则不必使用玻璃压稿台进行压平,由书刊扫描仪自带PerfectBook 功能进行扫描处理。
4、 图像质检
对扫描后获得的影像进行统一质检,质检视具体情况而言分为一
次质检和二次质检。主要是检查图像的质量(如:图像是否纠偏、去黑边、分页等等),和有无漏页、重复扫描等情况。
5、 图像处理
对不合格的图像进行补扫,将已经数字化的图像按照标准进行处
理。
6、 格式转换
将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复制整理,将原始数据进行拷贝后,使用
拷贝后的数据进行其他处理,然后按照网页发布、馆内浏览等不同应用进行分类。分类后,根据不同应用所需的分辨率不同而对图像进行压缩和图像格式转换。
7、 数据存储
将原始数据及压缩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存储,通过网络传输到磁盘
阵列中进行存储。
8、 古籍入库登记
每天扫描完毕后,将扫描后的古籍及未完成的古籍进行入库。与
管理人员进行逐一核对,核对无误后进行登记,登记完成后,古籍方可入库。
数字化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