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没法用,文字只能人工输
古籍的档案数字化加工,离不开相关的软件系统。为此应运而生了古籍数字化软件系统。
古籍数字化软件系统是将数字素材加工成数据库的操作平台,古籍的页面原貌图片和文字,还需要一一扫描和输入。
为了保护古籍,书页图片需要用冷光源书刊扫描仪,古籍扫描仪、非接触式扫描仪或全自动扫描仪进行扫描,扫描完了还要用软件加工修正。
文字的录入难。古籍上的文字,往往因不按标准写法刻制而很难辨认,像己、已、巳,曰、日,人、入、八……一旦刻得不够规矩,OCR文字识别软件就会判断错误,导致输入电脑的字出错。而古籍中这样的字很多,此外还有大量异体字,所以即使是比较好的本子,录入文字的准确率也不过93%,一般只有70%左右,手抄本就没法说了。而一旦准确率低于97%,使用这种录入法的意义就不大了。汪建满解释,这是因为校对会特别烦,还不如手工录入。
正因为这样,古籍数字化软件是用两名输入员进行录入的,然后再用电脑软件进行自动比对,一旦出现不同,软件系统就会把不同的字自动翻红,这样就容易发现问题、及时更正了。
遭遇冷僻字,求助超大字符集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做法只是烦一点的话,那么,碰到冷僻字就不只是烦的问题了,而是简直让人无从下手。
例如:葑门的葑又叫“鱄门”、“鱼孚门”,是因为“鱄(鱼孚)”跟随波涛进入而得名的,可在普通字库里,“鱼孚”字根本打不出来。
难办的是,古籍上有些冷僻字甚至连收字4.8万多的《中华大字典》也查不到。
只好用带造字工具的windows软件自己造字,很麻烦。方正超大字符集和台湾的细明体超大字符集软件,这两大系统收录的汉字多达7万多,这样以后碰到冷僻字就有办法了,“多亏这些超大字符集啊!”
三名熟练工忙一天,只能录入1万字
古籍文字进行人工录入后,还要进行一校和二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可能少出差错!”对古籍负责。
从页面扫描、文字录入到校对、生成数据库等,花费工夫非常大。他们曾测算过,三名熟练工作人员忙一整天,也只能录入1万字。平均下来,一页古籍人工成本要6元多。如果算上房租费用、水电费和软件开发费。徐伟国说,当年光是古籍数字化软件开发,就花了30多万元。
方圆智能是档案设备提供商,是档案数字化服务商,是多款德国高端书刊扫描仪中国区域的独家代理,可为您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8号汇欣大厦B座的产品展示及销售部有非接触式书刊扫描仪展示,幅面从A1-A3,价格从188万-58万不等。欢迎您莅临参观测试!
就因为特别费人工,所以苏州图书馆方面定的目标任务是每年完成5万页、约1千万字的古籍数字化。“实践下来,每年都会超额完成任务”,汪建满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古籍文献让大家轻松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