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扫描仪《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正式公布
书刊扫描仪*新的报导: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京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古籍普查重要发现。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副主任陈红彦等出席了发布会。
据书刊扫描仪介绍,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包括189家藏书单位的1516部古籍,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有16家。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囊括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名录中抄稿本数量颇多,收录明清56位名家稿本76部,宋元拓本71种,舆图43种,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纸质地图为世界上*早的纸质地图;收录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珍品286部,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等12种民族文字。其中,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而新发现的大量藏文文献(如西藏博物馆所藏的元刻本《释量论》)也成为民族文字文献的一大亮点,只有通过书刊扫描仪及古籍扫描仪对珍贵文件进行古籍数字化才能使珍贵古籍得以完整保存,让多的人可以阅览到珍贵文献,对中华文明好的传承。
书刊扫描仪了解到,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单位,涉及文化、教育、文物、民委、宗教、档案、新闻出版总署、中科院、社科院、部队、中医等系统,包括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博物馆、民委古籍办等不同类型的单位和个人。此次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宗教、少数民族入选单位有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
此次普查,安徽皖西学院、山西高平图书博物馆等一批过去不为人所了解的古籍收藏单位进入视野,学术价值和重要版本的新发现也体现出古籍普查重要呈现的新特点。如鹤轩笔札不分卷,记录了蒲松龄南游宝应、高邮时撰写的文稿,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辽宁省图书馆藏南宋淳熙八年本《扬子法言》,墨色莹洁,初刻精印,弥补了台州本“三子”的空缺,为海内所仅存。这些重要发现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重要成果,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全面的文献资料,对我国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命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选工作的带动下,江苏、山东、广东、广西、辽宁、陕西、河南、甘肃等18个省份也相继开展了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评选工作。截至目前,国务院正式颁布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11375部古籍入选,命名16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许多珍贵古籍得到保护,众多古籍收藏单位的收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对全国的古籍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张志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到,如今,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古籍保护人才梯队日益壮大,古籍修复、保存条件显著改善,评选出的国家珍贵古籍将实行分级保护,这将对地方的古籍保护起到督促作用。同时,将以1000部书作为试点通过互联网推行古籍数字化,并研制相关规范,若成功将全面推广。古籍保护工作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