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是服务基层的群众。这是国家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所进行的一项“德政工程”。这项工程中有两大内容需要经费:一是建立各级网点的设备配置,二是工程中需要添加大量优质文化信息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古籍数字化的目的,应有两大内容——普及与研究。从服务对象上看,正好表现为两大读者群。
面向普及性的服务,目的是让有一定文化程度且对古籍有兴趣的读者能够通过数字化工程方便地看到优质的古籍资料,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这一群体应是文化传承中的基本队伍。对他们的服务应该具公益性。其电子化的形式应是“全文型”的文本,即将古籍资源全文通过手工录入形成的文本。
面向研究性的服务,目的是为从事研究工作的群体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古籍资料、为其研究提供数字化文献支撑。这一群体应是文化传承中的骨干队伍。面向他们的服务同样是公益性的,但因为工作性质和单位的特殊性,面向这个群体的服务往往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可以根据产品成本实行酌情收费。其电子化的形式应是“图文型”的文本,是既保存古籍图像又可检索的文本。具体为在古籍书页图像存储基础上,将书中具有检索意义的内容数字化,使用非接触式书刊扫描系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生产型书刊扫描仪珍藏的历史书刊、古籍扫描是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可以让查询人共享珍贵的历史文案,如何快速高效地将书刊和古籍变为可随时查阅共享的电子影像资料,是档案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生产型书刊扫描仪的诞生使得这一问题立即迎刃而解。镜头至上的设计,无需拆档,生成电子影像的同时还能保证珍贵原件不受损,适用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法院、政府等行业进行快速有效地捕捉文件图像。